Table of Contents
隱匿的疼痛:內臟功能障礙引起的下背痛
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身體疼痛時去看醫生或是找物理治療師,但是卻說不出自己是哪裡痛,因為疼痛總是一大片且定位很模糊,有時還會跑來跑去。
身體的疼痛分為兩種
1. 體感痛:可以用手明確指出疼痛部位,位置特別明顯的疼痛。像是皮膚、骨骼肌、骨頭、肌腱、韌帶、血管、神經、腹膜等,這些地方都具有體感痛的感應器。
2. 內臟痛:無法用手明確指出疼痛位置,我們只能把手掌放在身體上,感受隱約又深沉的鈍痛感。而且內臟本身發生問題時,除了在該臟器周圍有疼痛反應外,還有內臟的轉移痛、內臟體反射疼痛。
*內臟轉移痛:傳送內臟痛和皮膚感覺痛的神經有交會,但因為平時皮膚痛比起內臟痛更有機會往上傳到大腦,所以內臟痛的初期,身體會誤以為那是皮膚傳來的疼痛,這就是轉移痛。
*內臟-體反射疼痛:肌肉骨骼功能障礙會表現出隱匿的內臟功能障礙。當有內臟功能障礙時,中樞神經系統會將內臟發出的傳入訊息誤認為來自身體結構發出的訊號。被誤解的訊號產生了肌肉痙攣和持續高張的表現,並和功能障礙的內臟走相同的路徑傳到大腦。
另一種解釋是內臟器官都是靠筋膜、韌帶固定在肌肉骨頭上,所以當內臟有發炎、疼痛時,會影響到臟器本身的功能外,周圍的筋膜緊,淋巴循環系統下降,肌肉高張,會影響肌骨症狀的呈現
接下來我們就簡單介紹常見會引起腰背疼痛的內臟功能障礙:
內臟功能障礙
內臟器官的功能異常或疾病會透過神經傳導物質、神經支配或筋膜連結相互作用,影響周圍的肌肉和骨骼結構,進而導致下背痛的出現。
1. 胃:胃本身發炎會導致賁門幽門括約肌的張力異常,這會導致胃食道或十二指腸潰瘍,影響橫膈張力和腹腔壓力,使胸腰連結的張力異常。
2. 十二指腸:T字韌帶剛好在L2的高度,所以會影響到腰椎張力。十二指腸功能障礙容易使髂腰肌、豎脊肌高張,引起下背痛和髖關節動作受限。
3. 肝臟:肝臟的體積太大,會覆蓋到很多器官且有直接和橫膈(影響腰椎穩定)、鐮狀韌帶相連(從膀胱往上經過肚臍連到肝臟,過程中任一處緊繃,都會讓附近的張力失衡)
4. 小腸(腸繫膜):腸繫膜就是包覆整個消化器官,成為內臟的框架,並且會維持腸道的壓縮性(腹腔壓力),當內臟不健康,腹膜不平均,外在的肌骨系統會順著不均壓力產生凹陷或膨出,而導致腰不好、腹部肌肉收縮不均(腰大肌、豎脊肌等高張),引起下背痛
5. 大腸:乙狀結腸、直腸的位置會影響腰椎椎旁肌的壓力,有韌帶、骨盆底肌會有相連的組織,當張力異常或是扭轉,都會影響整個腹腔、骨盆腔的張力
6. 腎臟:因為腎臟是腹膜後器官,所以主要支撐它的多是脊椎、腰大肌、腰方肌、椎旁肌,所以當腎臟結構或功能障礙時,很容易腰椎周圍活動度下降、核心參與差、下背/下腹部/鼠蹊部/大腿外側/髖關節張力異常…腎結石、感染或腎盂腎炎都可能導致下背部疼痛。由於腎臟位於腰部,當腎臟出現問題時,可能會引發下背部的不適感,這種疼痛可能表現為鈍痛或刺痛,並可能向下蔓延到腹部或骨盆區域。
7. 子宮、卵巢:子宮本身的歪斜,會讓腰椎周圍壓力很大,會造成腰椎前凸避免骨盆腔壓力過大;子宮周圍的韌帶會經過腹股溝管內,會影響到髂腰肌、鼠蹊部、大腿內側
8. 睪丸:很多腰椎神經血管都會經過腹股溝管,影響髂腰肌、骨盆底肌張力異常而造成骨盆腔疼痛
9. 膀胱:周圍的筋膜緊,會壓迫到陰部神經,可能會下背痛或下背緊繃
對於出現下背痛的患者來說,及早尋求醫療建議並進行全面的評估至關重要。了解下背痛的可能原因,可以幫助醫生更準確地診斷問題並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案,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健康狀況。
因為每個人狀況不盡相同,若您於自我運動後情況加劇或無改善,請盡快詢問您的物理治療師或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