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常常覺得小腹怎麼樣都瘦不下來?或是站在鏡子前總覺得自己的屁股特別翹,但卻不是自己想要的那種線條?很多人因此懷疑:「我是不是有骨盆前傾啊?」

骨盆前傾是一個在網路上很常被提到的名詞,但它到底是什麼意思?是不是人人都有?又是不是一定要矯正?本篇文章會用簡單的方式帶你了解,骨盆前傾到底跟你的體態、腰痠、甚至運動表現有什麼關係。也會教你幾個居家檢測與改善的方法,讓你不用再對著小腹和屁股苦惱!

什麼是骨盆前傾

骨盆前傾(anterior pelvic tilt)是指骨盆往前旋轉,導致髂前上棘(ASIS)低於髂後上棘(PSIS),造成腰椎過度前凸(lordosis),並影響脊椎、髖關節與肌肉間的張力平衡。這是一種常見的不良姿勢,特別出現在久坐族群、辦公室工作者、運動訓練失衡者身上。

一張含有 螢幕擷取畫面 的圖片

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圖片來源: active8posture

骨盆前傾常見症狀有哪些?

  • 腰部痠痛、下背壓力感增加
  • 下腹突出、肚子難瘦
  • 臀部無力、腿部肌肉緊繃(如大腿前側、髂腰肌)
  • 走路姿勢不自然、核心控制能力差
  • 女性可能有骨盆底功能失調問題

骨盆前傾自我檢測 / 居家檢查方法

  • 三點連線法

雙手叉腰,找到兩側髂前上棘與恥骨;中指連線是否垂直指向地面?若中指指向後方,表示有骨盆前傾現象。

  • 貼牆腰縫測試(Wall Test)

腳跟、臀部、肩膀、後腦勺貼牆站好;嘗試將手掌或拳頭放進腰與牆的空隙。如果可以放入約一手掌(約2–3指寬)代表是正常的;若能輕鬆放入整個拳頭甚至更多,可能代表腰椎過度前凸與骨盆前傾。

骨盆前傾需要物理治療嗎?

其實正常人體本來就有一定程度的骨盆前傾,這是為了維持脊椎曲度與身體平衡。只有當前傾角度過大、合併下背疼痛、髖部不適或核心控制問題時,才需要特別處理。也就是說如果在測試中發現有骨盆前傾的傾向,同時出現下背壓力感、腹部難出力、臀部無力等症狀,那麼進行物理治療或運動矯正將會有幫助。

一張含有 寫生, 圖畫, 圖解, 接頭 的圖片

AI 產生的內容可能不正確。

圖片來源: dynamiccyclist

物理治療師推薦2個居家放鬆動作

  1. 嬰兒式(Child’s pose)

雙膝跪地、臀部坐向腳跟,雙手向前延伸貼地,維持自然呼吸。有助於放鬆整條脊椎與束脊肌,減緩下背緊繃。一次維持30-60秒,重複4-5組

  1. 跪姿弓箭步伸展

要伸展的那一側單膝跪地,另一腳向前踩,重心前移並保持骨盆中立,感受髖前側延伸感。每邊維持30-60秒,重複4-5組。

分享文章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