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疼痛可能來自於多重問題,需要跨專業整合的介入,該醫療團隊可能包含:婦科醫師、泌尿科醫師、消化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疼痛專科醫師、心理學家、性諮詢師等。
- 慢性骨盆疼痛
- 定義:持續性疼痛持續超過6個月,或反覆發作的腹部、骨盆疼痛,伴隨有感覺過度敏感或不適,通常與排泄習慣改變有關,並常見性功能障礙,即便在缺乏明確器質性病因的情況下也可能出現。
- 骨盆疼痛的婦科原因概述
- 經痛
- 常見於停經前婦女
- 原發性經痛(激素導致):前列腺素導致子宮收縮,收縮後產生缺血疼痛,常見於初經後1-2年
- 次發性經痛(疾病導致):有些潛在的疾病問題未處理,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導致非經期也會痛、性交疼痛,可能導致不孕
- 骨盆腔發炎
- 上生殖系統(子宮、輸卵管、卵巢、腹膜)感染,通常經性行為傳染,如:披衣菌、淋病。內診可能發現觸碰子宮頸引起疼痛。
- 沾黏與疤痕組織限制器官正常活動能力、導致慢性發炎疼痛與筋膜失能
- 子宮內膜異位症
- 子宮外存在類子宮內膜組織
- 卵巢-巧克力囊腫
- 子宮-子宮肌腺症
- 輸卵管-致不孕
- 腹膜-纖維化→導致器官、筋膜失能
- 導致慢性骨盆疼痛、性交疼痛、經痛、骨盆沾黏、肌肉高張、中樞敏感化(將各種非痛覺的感受辨識為疼痛)
- 子宮外存在類子宮內膜組織
- 骨盆底器官脫垂
- 內診時可能因為時間不同,導致結締組織彈性不同
- 骨盆底肌無力,導致骨盆底器官,如:膀胱、子宮、直腸,因重力下墜、向下移動。發生在膀胱時可能造成排尿不乾淨,發生在直腸時可能造成排便解不乾淨、切斷困難。
- 骨盆部的拖曳感或壓迫感、性交疼痛,經期時會陰腫脹
- 導致原因:長期便祕、慢性咳嗽或有咳疾、腹壓大、年事已高、多胎生產(會導致骨盆內結締組織產生缺血性變化)
- 膀胱疼痛症候群/間質性膀胱炎
- 目前的假說:因為發炎導致神經外露、敏感化,目前婦科醫師界找到最好的處置方法為PRP注射
- 症狀包含慢性骨盆疼痛、壓迫感或不適,被認為與尿道膀胱相關,並伴隨至少一個其他尿道症狀:持續的急迫感或頻尿
- 病因不明,排除性診斷(在排除任何可以解釋這些症狀的病理情況後進行診斷)
- 性交疼痛
- 淺層性交疼痛:在陰道口發生的疼痛
- 常見於產後剪會陰、會陰切除術者,可能產生纖維化
- 建議使用坐浴、按摩,來保持結締組織的彈性
- 深層性交疼痛:深度插入時的疼痛
- 可能牽涉器官疼痛,子宮內膜異位沾黏、疤痕等
- 若是因為缺乏女性荷爾蒙,導致陰道萎縮而產生性交疼痛,可使用局部藥物,如:藥膏、塞劑,或自費雷射可增加陰道產生膠原蛋白
- 若是骨盆底肌高張的個案的處理方式:按摩、使用肉毒桿菌
- 相關情況:外陰疼痛、子宮內膜異位症、骨盆腔發炎
- 淺層性交疼痛:在陰道口發生的疼痛
- 外陰疼痛
- 慢性外陰疼痛且無明確器質性疾病,持續超過3個月
- 廣泛性外陰疼痛:疼痛部位可能遍及外陰、會陰、大腿內側等
- 局部性外陰疼痛(外陰前庭炎):疼痛部位局限於陰道前庭
- 會有觸碰疼痛、感覺敏感
- 穿著緊身衣褲可能會痛
- 注意共病症:精神疾患
- 骨盆底肌肉筋膜炎
- 骨盆底肌高張:可能導致慢性疼痛、排泄功能異常、性交疼痛
- 經痛
- 整合性詢問病史
- 疼痛特徵:發生時間、持續時間、嚴重程度
- 性經驗史:性交是否伴隨疼痛;若是某特定姿勢造成,可縮小疼痛範圍
- 初經、生產史
- 外科手術史、其他醫療病史
- 需要立刻轉診婦科醫師的情況
- 非預期性陰道出血,如:停經1年後的出血,可能與癌變相關
- 突發性嚴重/劇烈骨盆疼痛
- 骨盆腔內有腫塊
- 保守性治療持續3-4個月,狀況未顯著進步
- 個案衛教、改善生活習慣
- 壓力管理技巧:如改善生活作息
- 若是有脫垂的個案,應避免腹壓大的問題
- 若是過敏性鼻炎,可先藥物控制或定期洗鼻子
- 若個案有種田、搬重物、深蹲的習慣,需要討論如何減少這些導致腹壓大的活動
- 若是有脫垂的個案,應避免腹壓大的問題
- 改善飲食習慣:避免致發言食物,如咖啡因、酒精、辣、醃漬物
- 安全性行為
- 壓力管理技巧:如改善生活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