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不只是媽媽的專利!你也可能中招?
媽媽手(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是一種常見的手部疾病,特別是需要頻繁使用手腕的族群,如媽媽、上班族及運動愛好者,容易因手部過度使用而產生疼痛與活動受限。

什麼是媽媽手?
「媽媽手」的正式醫學名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De Quervain’s Tenosynovitis),是一種手腕拇指側 (橈側) 的肌腱發炎問題。
主要涉及拇長展肌 (Abductor Pollicis Longus, APL) 和拇短伸肌 (Extensor Pollicis Brevis, EPB) ,因滑膜鞘腫脹或狹窄導致肌腱受壓迫與發炎。
此病好發於經常使用手腕抱嬰兒、提重物、反覆扭動手腕的人,因而得名「媽媽手」。
然而,不僅是媽媽,經常使用手腕的工作者,如廚師、美髮師、上班族、運動員等,也可能罹患此疾病。
媽媽手的成因
媽媽手主要由過度使用或肌腱退化引起,常見原因包括:
1. 重複性勞損:長時間使用手腕進行抓握、扭轉、抬舉等動作,如抱嬰兒、使用手機、打字、搬運重物等。
2. 發炎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疾病可能增加發炎風險。
3. 直接創傷:如手腕受到撞擊或過度拉扯,導致肌腱與滑膜損傷。
常見症狀
1.握拳、轉動手腕或大拇指外展時疼痛。
2.手腕腫脹、按壓拇指根部有壓痛感。
3.拇指與手腕橈側 (靠近大拇指一側) 疼痛,特別是用力時更明顯。
4.抓握力減弱,無法順利提起物品。
5.可能出現手指卡住或活動不順 (類似板機指)。


物理治療居家檢測
最常使用的理學檢查是芬可斯坦測驗(Finkelstein’s Test )
做法:將拇指放入手掌中,其他四指握拳包住拇指,然後手腕向小指方向彎曲。
結果:如果拇指根部或手腕橈側感到強烈疼痛,代表有狹窄性肌腱滑膜炎的可能。

- 關節活動和伸展運動
- Finkelstein’s Test 變式伸展 (漸進式)
- 方法:將拇指輕輕握在手掌內,然後慢慢向小指方向彎曲手腕,停留 10-15 秒。
- 注意:初期應溫和進行,避免拉扯過度造成疼痛。
- 肌力和穩定性訓練
- 手腕等長收縮訓練 (等長運動,適用於疼痛期)
- 方法:手掌朝上放在桌面,用另一隻手輕輕抵住拇指,但不讓拇指移動。保持抵抗 5 秒,重複 10 次。
- 拇指外展肌力訓練 (橡皮筋訓練)
- 方法:用橡皮筋繞住拇指與其他手指。緩慢將拇指向外展開,維持 5 秒,重複 10 次。
- 生活調整和輔具使用
- 護具 (Thumb Spica Splint)
- 固定拇指與手腕,減少發炎與摩擦,適用於急性期或長時間使用手腕時。
- 日常動作調整
- 調整手機與鍵盤使用姿勢,減少手腕過度彎曲等等。
治療師提醒
媽媽手 (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是一種因過度使用手腕與拇指而導致的肌腱炎症,透過早期診斷與適當治療,大部分患者可獲得良好恢復。若症狀持續影響日常生活,應及早尋求專業醫療評估,以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立即諮詢連邦物理治療所,專業團隊幫助您擺脫疼痛,恢復靈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