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影響的不僅是患者的身體,更牽動著整個家庭的心。本文記錄了一對高齡夫妻在物理治療師的協助下,透過居家復能重拾生活能力的感人故事。我們將深入探討帕金森氏症患者如何透過物理治療,改善生活品質,並分享居家復能的實際案例與重要性。

個案背景簡介
95歲的爺爺曾是一名大學教授,桃李滿天下,奶奶則是一位91歲的退休老師。然而,奶奶多年來受帕金森氏症影響,導致動作遲緩、肌力衰退,並在一次跌倒後造成左下肢骨折。這場意外讓她近一年無法站立與行走,日常生活大受影響。
為了幫助奶奶恢復行動能力,家屬決定尋求長照居家復能的協助,希望能再看到爺爺與奶奶攜手漫步校園的溫馨畫面。
帕金森氏症與物理治療: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常見症狀包含顫抖、僵硬、動作遲緩、平衡障礙等。
物理治療在帕金森氏症的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透過個別化的運動治療,可以:
- 改善動作功能:減緩動作遲緩、僵硬,提升步態穩定性。
- 增強肌力與平衡:預防跌倒,提升日常生活獨立性。
- 維持關節活動度:減緩肌肉萎縮,預防關節攣縮。
- 增加患者生活品質: 減緩患者憂鬱狀況,增加患者社交活動意願。

居家復能如何幫助帕金森氏症患者?
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的介入-讓復健生活化,生活復健化
治療團隊首先進行全面性身體功能評估,發現奶奶因長期缺乏活動,導致:
- 下肢肌力與耐力明顯衰退
- 核心穩定度降低
- 行動能力嚴重受限
針對奶奶的情況,治療師設計了逐步漸進的物理治療計畫,確保復健能融入日常生活,讓生活即復健,復健即生活。
初期:坐姿訓練,恢復關節靈活度
- ✅ 踢腳運動,強化大腿前側肌群
- ✅ 抬腿訓練,提升核心穩定性
- ✅ 軀幹伸展,促進身體靈活度
初期以坐姿運動為主,逐步增加站姿、步行等進階訓練。 將復健融入日常生活,設計夫妻互動的趣味活動,提升動機。 使用視覺提示、聲音提示或是節奏訓練,幫助個案提高動作的流暢性和速度。 雙重任務訓練提升個案大腦同時處理不同任務的能力,讓行走不再需要耗費所有的注意力。
針對帕金森氏症患者常見的步態問題,進行步態訓練,例如:
- 步伐調整:訓練大步幅、規則步伐。
- 重心轉移:練習平衡感,預防跌倒。
- 凍結步態處理:學習應對突發的動作停頓。
提供輔具建議與使用指導,如助行器、拐杖等。
中期:站立訓練,建立步行基礎
- ✅ 輪椅坐到站,增強雙腿承重能力
- ✅ 站姿下的關節活動,提升平衡感
- ✅ 學習身體重心轉移,改善步行協調性
進階:動態步行訓練,恢復行動自主
- ✅ 跨步訓練,提升步行穩定性
- ✅ 四肢協調運動,增強動作控制
- ✅ 助行器步行練習,強化自主移動能力

夫妻同心,運動變成樂趣
值得一提的是,爺爺也申請了居家復能計畫,治療師特別設計互動式運動訓練,讓兩人透過運動增進感情,共同進步。
🔹 趣味互動訓練:
- 丟接球、踢球,增強手腳協調性
- 搓湯圓,訓練手部精細動作
- 拉彈力帶比賽,提升肌耐力
- 動腦遊戲,保持大腦靈活度
爺爺的參與讓奶奶更有動力,因為她最聽爺爺的話!每當爺爺運動時,奶奶便會全神貫注地模仿,治療師和女兒在一旁指導的效果,都不如爺爺的一個示範動作來得有效。
‼️‼️我們不僅能幫助個案恢復自主的能力,設計活動還能與家人一同互動增進感情
這樣的陪伴式復健不僅提升了奶奶的運動積極性,還讓她在短短幾個月內進步神速,如今已經能依靠助行器,在家中走廊來回行走10趟!

家屬回饋:復健帶來的不只是進步,還有快樂
每當治療結束,女兒都開心地分享:「奶奶的進步真的很明顯!她的肌力恢復了不少,而且最棒的是,爸媽兩人互相鼓勵、偶爾鬥嘴,心情變得更好,整個家都更有活力了!」
‼️‼️將近一年無法站立行走的奶奶,現在已經可以拿著助行器在家中自由行走
這樣的回饋讓治療團隊更加堅信,物理治療不僅是讓個案恢復行動能力,更是讓生活變得更有品質、更有溫度。
帕金森氏症復健:專業物理治療的關鍵角色
對於帕金森氏症患者來說,及早介入適當的復健治療,可以有效減緩病程進展、提升生活品質。
物理治療在帕金森氏症的照護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透過專業的評估與治療,患者能夠有效改善動作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物理治療不僅能強化肌力、改善平衡感,也能幫助患者維持自主行動能力,減少跌倒風險。
居家復能的模式,更讓患者在熟悉的環境中接受治療,增進家庭互動,重拾生活的信心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