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之物理治療
根據目前的研究來看,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之復健的文獻相對有限,我們這篇文章主要來看有哪些治療的方式是相對比較有實證的。
疼痛及腫脹控制
疼痛及腫脹在術後的2周內通常較為明顯,因此控制個案的疼痛及腫脹狀況非常重要,冰敷、抬高患肢以及使用藥物是最常見的方式,同時也必須調整自身的活動狀況以及使用輔具避免患肢過度負擔。
關節活動運動(ROM Exercise)
關節活動運動又分成被動(passive)、協助(acive-assisted)和主動(active)三種,治療師會依據個案的狀況去選擇關節活動運動的強度,並配合肌肉伸展去重新建立關節的活動度。
功能性訓練
從術後初期一路到最後,功能性訓練對髖關節置換術後復健非常重要。初期從坐到站、承重、行走等基礎的動作,到後期依據個案的生活目標所設計的功能性訓練,不僅有助於改善運動功能、提高步態穩定性,還能顯著減少跌倒風險並提高日常活動的能力。
肌肉力量訓練
肌肉力量訓練對於術後的功能恢復很重要,階段式的阻力訓練可以在術後的不同階段,增進肌肉的力量、促進步態的恢復、增進平衡能力以及提升患側髖關節的功能。
教育與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了解術後復健的注意事項、復健過程以及共同訂定復健的目標。適當的衛教有助於患者積極參與復健、避免脫臼等問題並回歸日常的活動。
儘管目前的文獻有限,積極參與物理治療有助於改善術後髖關節的活動度、功能及力量並避免脫臼等問題,也有助於個案早日回復術前的日常活動。

資料來源
- Chen G, Yu D, Wang Y, et al.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Preoperative Combined with Postoperative Progressive Resistance Training on Muscle Strength, Gait, Balance and Func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Clin Interv Aging. 2024;19:745-760. Published 2024 May 8. doi:10.2147/CIA.S453117
- Di Martino A, Keating C, Butsick MJ, et al. Enhancing recovery: surgical techniques and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after direct anterior hip arthroplasty. J Orthop Traumatol. 2024;25(1):45. Published 2024 Sep 30. doi:10.1186/s10195-024-00786-y